(責任編輯 / 食品技師:Felice D)

 

滋滋的蜂蜜,味道沁人心脾,不管是沖泡成飲品、料理入菜、沾醬、甚至是直接吃都非常美味,營養價值也非常的高。在采得百花成蜜後,蜂蜜知識知多少中提到蜂蜜的色澤會因為產地、蜜源、放置時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,那麼大家知道蜂蜜的完整製程究竟是如何嗎?市面上常見的龍眼蜜跟荔枝蜜又該如何分辨呢?

 

蜂蜜的生產流程有6個不同的步驟,初始提取、去水、融蜜解晶、加熱、巴氏殺菌、結晶和最終包裝等,依照不同的成品對於蜂蜜的加工流程也會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。台灣的養蜂農民,常將自蜂巢片分離出來的蜂蜜直接賣給消費者,但沒有經過後續加工處理的蜂蜜,保存性不好,容易發酵及發酸,破壞蜂蜜的香氣及質地,而一般的提取也會大約收五次,通常會標榜單一蜜源的蜂蜜,只取中間三道,最前跟最後可能染有其他的花種,味道比較不純粹。

 

蜜源植物

根據農業年報,臺灣比較具有重要意義之蜜源植物依季節分別有柑橘類、荔枝、龍眼、咸豐草等等,其中龍眼蜜的產量最多,其次是荔枝蜜。龍眼蜜的味道濃郁,葡萄糖含量比較低,較少結晶、產量大,加上琥珀色比較偏向是大家印象中的蜂蜜,因此深受台灣人的喜愛;荔枝蜜產量較龍眼蜜少,味清香,蜜質水份較高顏色也較龍眼蜜淡,葡萄糖含量較高,容易結晶,常常被當作是假造的蜜。

 

結晶蜜是壞蜜?

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,然而葡萄糖因為含有結晶核,所以容易結晶,只是許多消費者並不瞭解,總以為會結晶的蜂蜜就是假的,有些農民為了避免被誤會,會透過融蜜解晶的過程,破壞結晶核達到蜂蜜不結晶的效果。但融蜜解晶是一種加熱的過程,雖說為了最後成品的美觀(不結晶)以及一些誤解,但也會把蜂蜜當中的營養素及抗菌成份破壞,影響蜂蜜的營養價值,實在是有點可惜。然而,夏天買的蜂蜜,放到冬天卻有結晶出現,也是很正常的現象,一般低於14度,就會開始結晶,當拿去隔水加熱(約40度)就可以溶解了,因此,消費者們如果看到買回來的蜂蜜放久了慢慢有白色的物質出現,也不必太過緊張是不是壞掉,拿去隔水加熱會溶解就可以安心使用。

arrow
arrow

    五風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