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過年習俗.jpg

華人世界中,春節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。台灣以閩南人占多數,但1949年過後移入了許多外省人,過年的習俗也開始融合了各省的特色。今天就來幫大家介紹一些比較具有台灣特色的過年習俗,大家也可以比較看看跟自己熟知的習俗有什麼有趣的差異唷~

 

 

台灣過年的起源

 

年的起源在台灣民間傳說中是關於台灣沉島的故事。因為預言即將沉島,民眾無助的開始準備後事,12月24日將諸神送回天庭,除夕當晚與家人共度最後晚餐(圍爐),並由大家長將錢財分給家人(壓歲錢),最後全家齊聚道別(守歲)。

而當晚台灣並沒有沉島,因此初一眾人出門互道恭喜、並吃素感謝上天保佑,初二回娘家探望父母,初四時肯定已經不會沉島,便將神迎回家中,最後初五就恢復正常作息繼續工作。這就是台灣年的起源。

 

除夕

 

除夕吃團圓飯是華人地區的共同傳統,不過吃的東西和含意都有所不同。在台灣,圍爐都要吃些什麼呢?

 

長年菜:期望長壽。長年菜一般是指芥菜,南部地區則多是以帶根的菠菜做成。  

年粿(台灣人的年糕):台灣年粿主要有四種:「甜粿」、「發粿」(發糕)、「菜包」和「鹹粿」(蘿蔔糕)。有一首民謠也提到年粿帶來的好處「甜粿過年,發粿發錢;菜包包金,蘿蔔粿吃點心。」

2274039529_647bc77b5d.jpg

 

還有一些跟諧音有關的吉祥象徵,像是:「吃土豆會吃老老」、「吃豆干會作官」、「吃甜甜大賺錢」、「吃棗年年好」,吃菜頭則表示好采頭等。

過年吉祥話.jpg

 

而大家常聽到的過年吃魚表示年年有餘,其實是中國的習俗。台語的「有餘」唸作「有剩」,音同「有春」,所以台灣民間習俗是以在白飯上插紙糊「春仔花」來代表米飯有剩餘。雖然在台灣傳統年俗裡,圍爐也吃魚,但沒有任何涵意,大部分是因為祭祀用食品「三牲」有魚肉的緣故。

 

初一

 

初一除了要出門拜年,還有一些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情!

臺灣年俗初一早上吃素,稱為「清菜」,除了不能吃葷之外,也不可以吃稀飯,習俗中吃稀飯再去探訪親友,會有遇到風雨、迷路的危機。

初一還有一些禁令,像是禁止白天睡覺,因為台灣人相信,如果在這天晝寢,一整年都會不順利。

還有一個大忌是「煎粿」,因為一般煎粿會煎到兩面焦黃,但台灣話的焦黃「掐」和「散赤」(貧窮)有諧音,代表吃完年糕後會變貧困,因此要盡量避免。

8085981921_4efee99efb_b.jpg

 

大部分的過年習俗還是集中在除夕和初一兩天,相信對大家而言除夕和初一也還是最有過年氛圍的吧!

雖然說習俗是傳統重要的一部份,不過隨著年代的流轉,許多時候也不用太一板一眼的照著習俗走,與時俱進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!

看完這篇文章,有沒有感受到些許習俗的差異呢?介紹各地習俗的差異,並非是造成分裂,透過認識不同的文化,對於認識不同的國家很有幫助!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種,自然會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,同中看異、異中看同,是件很有趣的事呢~

即將迎接新年,就祝大家新的一年都能順順利利,最重要的是要開開心心!怎麼樣才能開開心心呢~就來罐旺來鳳梨醬吧!

 

資料參考:

http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lifestyle/internationalaffairs/taiwan/44433

http://think.folklore.tw/posts/242

 

arrow
arrow

    五風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